• <ul id="awas4"><sup id="awas4"></sup></ul>
    • <strike id="awas4"></strike>
    • 
      
    • <fieldset id="awas4"><menu id="awas4"></menu></fieldset>
      禮品定制電話:020-8217-8509 業務:186-8890-0781
      51搜禮網首頁|領先的企業禮品解決方案供應商!微信:186 8890 0781
      廣州禮品公司 >> 禮域禮品 >> 禮業資訊
      中國燈籠介紹
      發布人:燈籠 瀏覽: 發布時間:2009年6月11日

           【51搜禮網-廣州禮品定做網整理編輯】 燈籠與中國人生活息息相連,廟宇中、客廳里,處處都有燈籠。燈籠,乃是古時燈具的一種,早在西元八世紀的唐朝就有記載使用燈籠的起由。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后的事,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后,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於漢朝初年,但也有相傳唐明皇于元宵節在上陽宮大陳燈影,是為了慶祝國泰民安,才扎結花燈,藉著閃爍不定的燈光,象徵著「彩龍兆祥,民阜 國強」,花燈的風氣至今仍還廣為流行
            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。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,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,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,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。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。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,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。從種類上有:宮燈、紗燈、吊燈等等。從造型上分,有人物、山水、花鳥、龍鳳、魚蟲等等,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。中國的燈彩綜合了繪畫藝術、剪紙、紙扎、刺縫等工藝,利用各個地區出產的竹、木、藤、麥稈、獸角、金屬、綾絹等材料制作而成。在中國古代制作的燈彩中,以宮燈和紗燈最為著名。
            中國的燈籠,不僅是用以照明,它往往也是一種象徵,吳敦厚說,他以前做新娘燈(即宮燈)就代表婚禮喜慶;竹篾燈則告示這是喪葬場合;傘燈(字姓燈),因「燈」與「丁」語音相同,意味著人丁興旺。所以,過去每家都有字姓燈,懸掛在屋檐下和客廳中。今天迎神賽會上,神明的陣頭前仍有兩盞大燈籠,就是這種習俗的延續。 

            燈籠其他意義。每年正月私塾(古代的學校) 
            開學時,家長會為子女準備一盞燈籠,由老師點亮,象徵學生的前途一片光明,稱為「開燈」。后來就由此演變成元宵節提燈籠的習俗。由於字音和「添丁」相近,所以燈籠也用來祈求生子。到了日據時代,愛國志士們在燈籠上繪制民間故事,教導子孫認識自己的文化,所以又具有薪火相傳的意義。

             關于打燈籠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,流傳較廣的一個說法是: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始于東漢時期,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,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、點燈敬佛的做法,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,令士族庶民都掛燈。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。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,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。唐開元年間,為了慶祝國泰民安,人們扎結花燈,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,象征“彩龍兆祥,民阜國強”,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。 

            關于打燈籠的由來,民間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。傳說在很久以前,有一只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,卻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。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,傳旨下令,讓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,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光。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,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,就偷偷來到人間,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。一個聰明人想出個法子,他讓大家在正月十四、十五、十六這3天都在家里張燈結彩、點響爆竹、燃放煙火,這樣一來,天帝就會以為天兵已經放過火了。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,天帝往下一看,發覺人間一片紅光,響聲震天,連續3個夜晚都是如此,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而作罷。為了紀念這次成功,從此每到正月十五,家家戶戶都掛燈籠,來紀念這個日子

          燈籠依其形狀,目前分為泉州式和福州式兩種。其中以泉州式為中國燈籠的代表。

      ,
      tag:
        本文由廣州禮域廣州禮品公司發布,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: http://m.tokyocoder.com/news/a41.htm
        文章所推薦產品亦可提供定制(特殊除外)具體可詢工作人員。
      最新推薦